譯者注

譯者盡可能把原文直譯出來,以保留作者的原意和文中的精髓。當譯文出現特殊情況時,譯者會在〔〕式括弧中加以補充說明。

所有的《古蘭經》漢譯經文,都盡可能摘自最通用的馬堅譯本。值得注意的是,《溫柔回答》一書的《古蘭經》英譯經文,更貼近其阿拉伯語原文。馬堅所譯的若少於原意,譯者會從其他《古蘭經》漢譯本找出更準確的譯文附上。例如第58頁中《古》3:78的一個短語,馬堅的譯文為“…篡改天經…”,而英譯經文為“…twist their tongues with the book…”。前者流失原意,因為沒有說明是書面上的篡改還是口頭上的篡改。譯者保留了馬堅的譯文,但將“…篡改天經…”改成“…篡改〔有譯本作“以他們的舌頭歪曲” 〕天經…”。

馬堅所譯的若多於原意,譯者會採用另一個更合適的譯本。例如第326頁中的《古》43:81,馬堅的譯文為“你說:‘如果至仁主有兒女,那麼我是首先崇拜其兒女的。”,而英譯經文為“Say: ‘If the All-merciful has a son, then I am the first of the worshippers’”。前者的“兒女”是複數形式,指兒子和女兒;後者的“a son”是單數形式,指一個兒子。在這裡,馬堅的譯文顯然具誤導性。其他譯本的翻譯是:子(仝道章)、兒女(馬仲剛)、兒子(王靜齋)、兒子(馬金鵬)。這四個相比之下,王靜齋和馬金鵬的譯本較準確。在這兩者中,“All-merciful”的翻譯是:慈主(王靜齋)、普慈主(馬金鵬)。譯者最終選擇了最貼切的馬金鵬譯文,即“你說:‘若是普慈主有兒子,則我是首先崇拜的。’”

所有的《聖經》漢譯經文,都摘自和合本,“神”版。《溫柔回答》一書的《聖經》英譯經文,皆摘自新國際版本(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)。值得一提的是,經文中的“Christ”一字,作者都以意思相同的“Messiah”取代。此舉顯然是為了方便穆斯林讀者明白,因為伊斯蘭教中也有“al-Masih”一詞。為了尊重作者的意願,譯者把經文中“基督”都改成“彌賽亞” 。

 

在《溫柔回答》一書中,有些伊斯蘭名稱與基督教名稱可以是相等的。人名的例子:爾撒指耶穌,穆薩指摩西,達伍德指大衛,阿丹指亞當。書名的例子:《討拉特》指《托拉》,《引支勒》指《福音書》,《宰浦爾》指《詩篇》。譯者是根據原文來翻譯名稱的。原文若是Isa,就譯作爾撒,原文若是Jesus,就譯作耶穌;以此類推。伊斯蘭名稱若可在《古蘭經》中找到,就以馬堅譯本的為準。基督教名稱若可在《聖經》中找到,就以和合本的為準。至於在《古蘭經》或《聖經》以外的,就以維基百科或相關網站的為準。若無法在網上找到,便由譯者自己音譯出來。

在正文中,任何人名在第一次出現時,譯者會把其中文譯名與英文/希臘文/阿拉伯文名字並列(取決於原文)。此後,譯者便一貫使用中文譯名,以保持句子通順。

在注腳中,除了耶穌、保羅等約定俗成的譯名,譯者不會把人名音譯出來。這是為了方便讀者翻查參考文獻,而無需把譯名譯回英文。

《溫柔回答》一書中也出現大量的阿拉伯詞語。譯者可以有三種處理方式,即音譯、意譯或乾脆不譯。為了保留原文的味道,譯者盡可能使用音譯。音譯的例子:蘇拉(sura),討拉特(Tawrat),宰浦爾(Zabur)。但有些詞語是更適合意譯的,因為已經約定俗成。意譯的例子:順民(dhimmi),聖訓(hadith),聖行(sunna)。譯者選擇保留大部分以羅馬字母拼音的阿拉伯詞語,因為若把它們音譯出來,文句便會顯得複雜又生澀。乾脆不譯的例子:harrafa,qiraat,tawatur。

有時譯者會在某些詞語後加上英語原文,以方便讀者尋找相關資料,例子:替代論(the substitution theory )。

為了使意思更明確,同一個英語單詞可以有不同的譯法。例如variant一字,便是按語境來翻譯的。在本書中,variant(形容詞、名詞)可有三個選擇即“變體”、“異讀”、“異文”。如果該段落是有關讀法變化的,一般譯作“異讀”。如果該段落是有關經文變化的,一般譯作“異文”。其餘的一般譯作“變體”,例如變體版本(作形容詞用)、手稿變體(作名詞用)。

《溫柔回答》一書包含大量詞彙和術語,因此翻譯起來極具挑戰性。如有錯漏,請多指教和包涵。

思義


Visitors:
Copyright 2002-2011 @ www.ysljdj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
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
版权所有,除作私人用途外,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