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朝覲不能改變人,耶穌卻能

分類:學習與分享
發佈於:2011-05-15, 週日

傳記

朝覲不能改變人,耶穌卻能

納比爾‧馬丹倪(Nabil Madani)是家中老二,一直很想像哥哥一樣受人注意。他父親是敘利亞高級官員,屬上流社會階層,又是虔誠的遜尼派穆斯林,非常看重兒子的宗教教育。納比爾從小得天天誦讀古蘭經,也要背經。家庭凝聚力很強,無論甚麼都全家一起做。每天凌晨四時,他們全家一起禱告。又一起齋戒,又一起開葷。

讀書時,納比爾的成績總及不上哥哥,雖然他分數也很好。然而有一件事他跟哥哥不一樣-他的同學裡有基督徒;納比爾很奇怪,這些基督徒怎麼能敞開心懷,跟父母坦誠相處?因為當他的宗教功課做不好的時候,常常要找藉口解釋;有時候他只在家裡禱告,沒有上清真寺,也會被罰。他很愛跳舞,但家人不准他上?Y斯科、參加派對;父母很擔心他,常常曉以大義,用火獄來警告他。

馬家覺得這個兒子行為實在太古怪了,最後決定送他去朝覲。因為按傳統,信士朝覲後所有罪都給洗淨。於是納比爾到麥加,加入朝覲者行列。完成朝覲禮儀後,他去探望住在麥地那的叔叔;然後很高興能脫離沙特阿拉伯滿有壓迫感的氣氛,可以回學校跟同學見面。那時他才19歲,同學都笑他:「只有將死的老人才會去朝覲的哩!」然而在家裡,卻人人視他為英雄;但其實他並不很喜歡這樣。漸漸地,父母發覺朝覲並沒有使人變成更好的穆斯林,納比爾仍照老樣子過活,仍然騙父母。當然他仍相信伊斯蘭,仍會做基本禮儀和禱告,但說到底,他認為這只是個人信仰而已。

馬家給納比爾安排幾次婚事他都推掉了。到他要服兵役的時候,父親卻繳了不服役的罰款,再送他到外國去。納比爾去到杜拜,在阿拉伯海灣上岸的時候,哥哥已在那兒等著,並在一間伊斯蘭出版社為他安排了工作。出版社老闆很賞識納比爾,然而他並沒有特別歡喜,總覺得心裡很空虛似的。他不斷讀許多關於伊斯蘭與科學的書,期望能找著生命意義。有一天,有人在他家郵箱裡放了一些小冊子,是講先知爾薩的。他對這個題目心存偏見,但又很想認識更多,於是買了一本聖經。那陣子他與一位美國商人很要好,這位美國朋友誠實樂於助人,給他很好印象;二人常常見面,談宗教信仰。儘管這位基督徒朋友的論點很合邏輯,然而納比爾總不能同意他的說法;但有一件事讓他很驚訝他發現基督徒禱告竟那麼隨意,神好像離他們很近,不像伊斯蘭的真主,離開信士遠遠的。

納比爾心裡掙扎。他覺得基督教信仰很吸引,然而又認為這是錯的。基督徒談到與神關係,彼此是那麼接近,神又多麼慈愛,祂愛每一個人的本相。基督教信仰不像伊斯蘭,不用做功課。後來有一次,他到美國探望朋友,認識了另一位美國人,他很熟悉阿拉伯文化。納比爾很信任他,將內心掙扎都告訴他了;因為他實在不能再繼續信一套做一套,一方面相信爾薩是彌賽亞,另一方面卻仍守伊斯蘭習慣。那位美國朋友聽了,叫他繼續等候神帶領,並為他禱告。

納比爾回家後,就決定要跟隨所相信的這位彌賽亞。從此他性情大變,很愛禱告讀聖經。這改變就連他的哥哥和老闆都察覺到,後來有一次老闆跟他吵架,沒發薪水就把他辭退了。為了不讓母親傷心,納比爾回家後仍裝作穆斯林的樣子,只是他內心卻全然改變了。

後來納比爾不得不逃離祖國到波蘭去,他的妻子在那兒等他;納比爾是在一次往歐洲公幹時認識他妻子的。因為簽證問題,納比爾不能長期留在波蘭,於是夫妻倆一起悄悄回敘利亞,只是不讓他的親友知道;因為納比爾的父親曾發誓要殺死他、奪回孫子的撫養權,幸而他母親幫忙阻止。儘管面對種種困難,納比爾仍信靠主耶穌;他妻子看見他這個好見證,不久也信了主。最後他們一家子獲准到英國去,納比爾更在那邊找到工作。渡過種種困難後,他和妻子明白到,神真可靠,祂真了解他們。現在夫妻倆仍切切為住在敘利亞的家人禱告。

引自David Zeidan: The Fifth Pillar, A Spiritual Pilgrimage, (Carlisle, UK OM Publishing, 1993)

Visitors:
Copyright 2002-2011 @ www.ysljdj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
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
版权所有,除作私人用途外,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