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部分:翻譯哲學

威克里夫等機構對於聖經裡家族稱謂譯法之爭議,引起全球討論,令人思考「功能對等」翻譯哲學的可行性,就是用意譯方式,取代傳統的逐字直譯。本文之討論,盼引發各界反思其立場,深願公開討論有助發展出更健康的譯經理論。

語言之複雜性

自有人在,就有語言。這是我們在人際間、社會裡的溝通工具。對語言之一般理解,限於口頭與書寫模式,但傳播的媒界則很多。可以說,幾乎每種傳播方式在某程度上都涉及語言,舉例說,手語也是語言,不過用手和動作做符號傳遞意思。

我們用複雜的符號系統輸出與接收、編碼與解碼,傳遞實物或抽象想法之意象。換言之,語言乃是以可觸的符號傳遞不可觸及的意思。在傳意未發生之時,意思本身同時存在傳遞者與接收者的意念裡,語言是大家交流、或交換意思的渠道。沒有語言的話,就無法溝通,心裡的意念是封存的。

符號系統可以視覺、語文、聽覺、觸覺或其他形式出現。據傳理學專家說,非文字傳意系統較文字或書寫媒介可傳遞更強烈情感信息,在不知不覺間影響溝通,可以削弱、或加強我們意識到的語文傳意。

溝通是個複雜課題,換了另一種語言不會變得簡單些;那麼跨文化傳意就更複雜了。

譯經之難正在於此,用穆斯林語言翻譯則尤其困難。中東基督徒和穆斯林是「兩種人」,兩者文化傳統可能一樣,所用語言系統也一樣,卻因為宗教不同引發語言差異,兩者間有著一堵厚厚的牆,容易造成誤解。過去十四個世紀以來,兩個族群在同樣的文化環境並存,但兩者之間的鴻溝依然大。基督徒的語言符號含義與穆斯林的語言符號差異甚大,儘管符號看來相似,甚至是一樣的。所以聖經譯者必須小心,不要混淆聖經與古蘭經的用語。

形式與意義

聖經譯者都很熟悉這兩個詞。過去40多年來,在Nida等的影響下,譯經理論都集中講文字其形與意的關係。形式是包裝,意義是內涵。此語言二元論,令等義活譯法,或稱功能對等譯法崛興。

此理論說,形式是可變的,意思卻不變;所以可將意思從其形式抽離,以另一種形式呈現。且以翻譯「安拉」一詞為例。安拉是阿拉伯文,對譯希伯來文的Jehovah(耶和華),西班牙文的Dios,希臘文Theos,或波斯文的Khoda。據功能對譯倡導者的說法,為穆斯林翻譯時,可以「安拉」對譯「神」字。

在理論上,我同意。但這是過分簡化了譯經問題。對等活譯或功能對譯無疑較逐字直譯跨進一大步,可惜卻將問題過分簡化了,甚至可以說,這種譯法造成過去半個世紀之聖經誤譯問題。

文字與含義

「太初有道」,「神說」,「主耶和華如此說」。

神說話,會使用文字,也用上多種溝通方法,不過本文將集中討論文字。無論是講或寫的文字,本身並不具備意義,只是傳意者用以向接收者傳遞信息的工具,必須二人對所傳之意都有一樣的看法,才有真正溝通。這看似不可能,然而我們就是這樣溝通的,就這樣工作,完成買賣,簽合同,達成協議等等。溝通之所以可能,因為傳意符號是可以學會的。大腦有神奇的編碼與解碼能力,能傳送與接收信息。語言學家都同意,世上有某種統一的文法,助人了解彼此,有時甚至在缺乏文字的情況下也溝通得來。

文字與意思之間的能動

我開始接觸形意二元論的時候,就覺得中間缺了點甚麼。於是志切研究這種學說,探究其限制,因為過去半個世紀這種學說造成不少聖經誤譯問題。

以下解釋文字與意思之間的能動,目的是令讀者更明白問題之複雜性。

文字的形式,通常指如形象、拼法、讀法、聲調等外在特點。而意思就更複雜了。以下所列因素,皆影響文字、句子、故事、喻言、詩句,或其他文學形式之含義;文字可具備以下一種、或多至21種含義:

  1. 語源學意義:文字原意或歷史上的用法
  2. 指示義:字面上的意思,字典裡的定義
  3. 隱義:暗示、或關聯其他意義
  4. 經典或歷史意義:因歷史上某一時段之語言或文化發展而有的字詞或諺語
  5. 文理意義:關乎上文下理或文章處境
  6. 文化意義:關乎特定族群文化
  7. 相對意義:不同人士對相同文字之傳與受有不同理解
  8. 歸屬意義:在乎接收者觀感的意思
  9. 成語:約定俗成之表達
  10. 隱義:隱含而不明說的意思
  11. 明義:明顯而平白的意思
  12. 情感含義:引發情感反應的意義
  13. 傳達者意:傳意者有意傳遞的意思
  14. 接收者意:接收者所理解的意思
  15. 象徵意思:字句的象徵(非字面)意思
  16. 寓意:關涉寓言或箴言的字義
  17. 藝術含義:文字的詩意,或修辭含義
  18. 術語:僅在某群體內使用的意思
  19. 技術用語:如科學、醫學、工程學、宗教用詞等
  20. 主位意義:本地人,或文化圈內人從小就懂的理解
  21. 客位意義:文化中立者、或圈外人對某字之理解

許多字詞都受上述一或多種因素影響,在跨文化場境更是如此。以下討論穆斯林/基督徒如何在圈內外使用字詞,更顯問題之複雜性。

穆斯林/基督徒的宗教術語

穆斯林與基督徒用語分歧相當大,譯經者必須留意;且差異不僅在乎字面意思,卻關乎十四世紀以來兩個群體在神學、哲學,並生活方式上之分歧,各有一套世界觀。我曾作研究,發現基督徒與穆斯林據聖經與古蘭經所用詞彙,含義迥然不同,因此,以古蘭經用語表達基督教概念很可能造成誤解。

明顯例子之一,見Accad博士寫的《穆斯林/基督徒七大原則》(Seven Muslim / Christian Principles)。他引述聖經金句,與相似的古蘭經文對照,兩者用詞都一樣,Accad博士因此天真地說,兩部經書有一樣的概念,企圖以此說服穆斯林和基督徒說,其實兩者差異不如他們想像中大。

我在研究裡處理過百多個詞語,這裡篇幅所限,僅舉數例說明。我會闡述例如「伊斯蘭」一詞從不同角度看,如何讀出多重含義。為簡便之故,其餘詞語僅作概述,並提前述21項因素逐一探討,從中可見,就算意思很簡單的詞彙,背後問題也涉複雜問題。將按四大類因素作基本結構分析:

  1. 原本/歷史上的用法所蘊含的語源學、文字學意義
  2. 穆斯林對此字的理解(按他們所聲稱、或表意的出發點理解)
  3. 基督徒(身為圈外人)對此字的理解(歸屬意義)
  4. 基督徒所用之同義詞,附字義與字源評價

伊斯蘭

(數字對應上列項目)

語源學含義(1):Islam,字根由三個元音S-L-M組成,衍生某組字詞。此字根組合讀作SALAMA,衍生字各有含義,不一定與字根相關。舉例說,iSLaM、SaLaaM、SaLeeM分別指降服、平安,與健康,意思各不同。

Muslim:動詞Aslama的主動分詞。

指示義(2):據字典,Islam是名詞,意為降服或順從。

隱義(3):所有伊斯蘭著作,及此類著作大多數英譯本,還有很多西方作者(包括韋氏字典[Webster's Dictionary])都定義Islam為「順服安拉」。也有進一步定義為「順從安拉旨意」。

歷史意義(4):伊斯蘭征服者往往給當地人兩個選擇:Aslim Taslam,字面意思是「投降你就安全」。Aslim是Islam的命令語法。Islam是主格形式,指順服而成為穆斯林的人,歸屬伊斯蘭者;此詞也適用於軍事場境。

文化意義(6):許多掛名穆斯林視伊斯蘭為文化身分,他們雖不禱告卻會守節,正如掛名基督徒也會和家人一起過聖誕、復活及感恩節。這類穆斯林可能也會在齋月守齋;他們平時未必守五功,卻會和親友一起守習俗,作為社交禮儀。

相對意義(7)(類似接收者意,14):

穆斯林學者常將Islam一字含義擴充至所有源於SLM字根之字詞,包括順服、平安、安全、健康(整全),並由此推論,指伊斯蘭蘊含上述種種,因此也能賜予一切美善。

在穆斯林眼中,常與Islam關切的,是Salam-平安一字。從技術上言,Islam並不包含平安(salam)之意;從政治角度看卻有此意,因為穆斯林征服者賜予降者平安(即安全);Taslam意思是你會安全。

然而在基督徒眼中,伊斯蘭是壓迫者、迫害者的宗教。大多數基督徒對Islam一字都沒有好感,令人有情緒(12)反應,聯想到多個世紀以來穆斯林和基督徒的緊張關係。

歸屬意義(8):

此外,基督徒也不會認為這個字指神而言。對他們來說,伊斯蘭的意思是投降,這是軍事用語,描述被打敗者在征服者面前的舉動。若以此形容與安拉關係,則有「盲從」之意,不必然有順服「安拉旨意」的含義。西方基督徒以為這個字有「順服神旨」的意思,是以基督教的概念來解讀。

術語(18):對穆斯林而言,Islam是其宗教的稱號,所有穆斯林在此名下團結一致,成為烏瑪、或全球群體,成員都奉安拉為真主,奉穆罕默德為先知,奉古蘭經為經書;不如此認信者即為「外人」。據此世界觀,非穆斯林都是不信道者、瀆主者,Kafirs。

「穆斯林」是「順服者」「Aslama」的主動分詞。

Aslama有肇因的含義,意為使…順服,或使…降服。

當基督徒以反身形式用這個詞,即變成Sallama-使己…順服。譬如Aslama nafsahu就是反身義(由己而致,或由己所加)。

基督徒的用法:

阿拉伯文聖經出現Aslama最少60次,多數以肇因形式出現,附直接賓語,如「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」(馬可福音3:19)。

阿拉伯基督徒常用Islam一字諸形式,但含義卻與穆斯林所言完全不同,為區分兩者,會以非穆斯林用語來形容,如基督徒說順服神旨意,會用「taSLeeM」,此字源於字根「iSLaM」,指「甘心順服神旨」,基督徒使用Tasleem作為合乎聖經教導之順服,有別於穆斯林的用法。從語源學上言,兩個詞的字根一樣,意思相約。

安拉/神

語源學意思:阿拉伯文安拉一字由定冠詞「al」,及「Ilah」(意為「神」)組成,Al-Ilah縮寫成Allah。[9]

指示義:安拉是阿拉伯文,指至高主。對譯「神」字。

隱義:對大多數非阿拉伯語人士而言,安拉指伊斯蘭的神。

相對意義/術語:對不同人士而言,安拉一詞有不同含義。在部分伊斯蘭國家,使用這個字牽涉社會與政治,是敏感議題。舉例說,1989年11月,馬來西亞政府頒佈憲法,禁止當地基督徒使用這個字。在阿富汗、印度、伊朗、巴基斯坦、北非帕帕爾人地區、土耳其庫爾德人區、與伊拉克等地,基督徒與穆斯林常為此激辯,問題在於,究竟伊斯蘭的Allah是否等於基督教的神。在上述國家大部份情況,基督徒往往會避用這個字,譬如說波斯語的基督徒會改用Khoda一字,是古波斯語的「神」字。這個字大概令庫爾德族穆斯林最為難,我翻譯庫爾德語新約聖經時就遇過一大難題-如何用索蘭尼方言(Sorani)譯「神」。傳統而準確的庫爾德語「神」字是Khwa,可是用這個字,是政治不正確;當時北伊拉克政治局勢改變,許多人都不敢用這個字,怕招惹殺身之禍。1970年代伊拉克與庫爾德人戰爭時,伊拉克的阿拉伯政府就以這幾個字區分派系,用khoda者即親伊朗,用Khwa者親庫爾德革命黨,用Allah者親阿拉伯政府。

經典/歷史含義:大多數研究員都同意,Allah一詞出現時期早於伊斯蘭。早在伊斯蘭創教前數世紀,居於阿拉伯的基督徒已用Allah一字稱呼神;伊斯蘭崛興後,這個字關涉伊斯蘭,卻非此教獨有。在阿拉伯世界,基督徒與穆斯林都常用Allah一字。

神學含義:穆斯林認為真主(安拉)獨一,反對稱真主為三位一體。真主高高在上,遠離世人,並要求人絕對順從。他是「全能」的,人必須敬畏他。人認識安拉,主要因其所非,不因其所是。人是甚麼,他就不會是甚麼。穆斯林的安拉是超然、高高在上而不可即的。

基督徒的神觀與此迥然不同,他們的神不僅超然,也常在;他似遠還近,且人神之間可以靠耶穌作中保而接觸。

翻譯安拉一詞備注:為穆斯林譯經者,對於將神字譯作Allah此做法並無異議,其中最主要理據是,如上所言,阿拉伯世界的基督徒和穆斯林都一直沿用這字。可是倡導者似乎並不知道,阿拉伯基督徒雖然也用這個字,讀法卻有別於穆斯林。基督徒強調/A/音,讀Allaaah,穆斯林則用/o/音,讀Allowwwh,當然這只是讀音上的分別。另外,阿拉伯基督徒也避免用包含這個字的、穆斯林慣用之語句,如inshallah,福音派基督徒寧願說Iza Allah raad(主若許可)。

波斯基督徒會避免用Allah一字,認為這個阿拉伯字與伊斯蘭有關,寧取Khoda,正如土耳其人寧取Tanri(i字母不附點)。

因此我建議,若是使用Allah翻譯神字,也僅限於阿拉伯文,這是從語言的角度出發。Allah是阿拉伯語,當地基督徒與穆斯林都會用。但對非阿拉伯語人士而言,這個字卻與伊斯蘭相關,會造成混亂,故寧取當地土話的「神」字。

Kufr/不信道者

Kufr源於字根KFR,字面意思是「遮蓋」,類似希伯來語的「贖罪」KOFER,但在阿拉伯語字義卻相反。Kufr是Kafara的不定式,字典釋義指褻瀆、咒詛、否認。

Kufr或不信道者,即掩飾身分者。其穆斯林含義是,真主安拉使人先天傾向伊斯蘭。Mawdudi說,人的「天性滿有『伊斯蘭』」,而Kaafer不信道者,就是抗拒伊斯蘭的人。Mawdudi指Kufr還有其他含義,如某種形式的無知,他的意思是,那些知道伊斯蘭是如何奇妙的人,是不會拒絕它的。

因此按伊斯蘭概念,Kufr或不信道,就是拒絕伊斯蘭,掩蓋與生俱來的「伊斯蘭」傾向者,這就是無知。

然而基督徒看Kufr這個字,意思全不一樣,這是指褻瀆。基督徒所說的「不信」,就是「信」的相反,信與不信,皆直接關乎神。不信,是不信任神。基督教比較強調信,較少強調不信。阿拉伯基督徒會用'Adam Iman來形容,字面意思是「缺少信心」,字眼完全不同。Kufr是與信心相反的主要教義。

Iman/信

信(Iman)字在伊斯蘭裡,指「認識、知道」,知道有真主,並以他為獨一主。信伊斯蘭者,就是不否定伊斯蘭。猶太人與基督徒不信道,因為當穆罕默德呼籲他們接受伊斯蘭時,他們並未這樣做。

按基督教,信神,是指信靠神;其含義是,神是可靠的,信徒可靠賴他所應許,知道必會兌現。

必須謹記,belief(信)與disbelief(不信),只是英語對阿拉伯語的翻譯。在英語裡,「不信」是「信」的相反。然而在阿拉伯語裡,兩個字不同字根,伊斯蘭分別稱為Kufr與Iman(字面意思是「否定」和「相信」)。基督徒說「信」與「不信」時,寧取Iman與'Adam-Iman(信,與缺乏信心)。

按基督教神學,不信是信的反題;在伊斯蘭裡,信是Kufr的反題。換言之,按基督教信仰,信是有意識、用意志採取的行為;然而據伊斯蘭,則信或iman,是人的天性。人人天生都是信道者、Mu'min,是穆斯林。基督教概念則相反,我們天生是罪人、不信者,必須運用信心,才能成為真正的基督徒。

Rasul/先知

穆斯林用兩個字形容先知,Rasul與Nabi,兩個詞字義一樣,可互換。穆罕默德同時被視為Rasul及Nabi。我讀過一本書形容得好,他們所說的先知,就是安拉向他傳遞知識與智慧的使者。穆斯林學者說,曾有124,000位先知降世,古蘭經僅提及三十位,大部分都是聖經裡的先知。但嚴格的說,真主給世上每個民族都派遣先知,用該民族語言寫一部經書。此說乃為抗衡聖經所說,所有先知必須是猶太人。眾先知的「封印」是穆罕默德,他是最後一位先知,也是惟一不限於對一國傳信息的先知,乃是為世界而來,並為人類帶來屬天的話語,讓世人學習、敬拜。

細看相關概念,可見穆斯林認為先知是滿有領導能力與智慧的人,Mawdudi說過:「先知有別於世人…其天資聰敏,且能順天性過虔誠、有意義的生活。」

基督徒則沿用猶太人對先知的看法,就是神所膏立的人,有超自然能力,能預見未來。他們用Rasul一字,乃指使徒,而使徒就是基督的跟隨者,「蒙召」、受命成為傳信息者。

Khatiya/罪

伊斯蘭並沒有「罪性」觀念,卻有多個詞語形容「罪行」。與基督教相反,穆斯林認為人並沒有罪性,雖然古蘭經也載有亞當故事,卻沒有原罪觀念。古蘭經所載故事,並未說亞當或夏娃犯罪,卻歸咎撒旦,因為是牠引誘他們的。伊斯蘭認為罪只是軟弱,而人是軟弱的,所以會犯錯。吃豬肉是犯罪,因為這是禁戒的食物。罪並非屬靈狀態,而是行為,或違犯誡律。你要是喝酒、不禱告、抗拒伊斯蘭,就是犯罪。

基督徒相信因為亞當犯罪,令全人類都陷入罪中,我們都生而有罪。罪的定義,是悖逆神,違逆祂的話,或犯種種過錯。罪必須以超自然的方法來解決,人是無法處理自己的罪的,但靠著神的介入、並人的悔改,就可以除掉罪。

雖然穆斯林有很多形容罪的詞彙,卻沒有清晰的罪觀,只有善惡觀念。

Sharr/邪惡

穆斯林相信世上有惡、或Sharr。真主創造善也善惡,人遭遇好事或壞事,但憑真主意欲。惡是由撒旦、或Shaytan造成的;事實上,所有人都擁有善惡兩種力量,就是光明與黑暗天使,兩者交戰決定了穆斯林的命運。但當中仍然有空間讓至仁主來施恩,他可能赦宥,又或者不會,但憑他的喜好而作。穆斯林死的時候,兩方天使會用天秤「衡量」此人的善行與惡行,以決定他下火獄或是進天園。

據基督教神學,惡乃是隨著路西弗墮落而來的,他就是引誘亞當夏娃的天使。由於二人受引誘,從此令人類有了罪性。因為世界裡有惡,從此而致罪。據基督教理解,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就勝過撒旦-邪惡之源,人只以相信耶穌,以祂為救主,就解決了惡的問題。

Salat/禱告

Salat是「禱告」的阿拉伯文,穆斯林用以指每日五次在安拉面前所做的敬拜儀式,是伊斯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,是穆斯林之義務,不可推卸。穆斯林會在特定時間、以特定方式禱告,有劃一標準的誦念禱文,都是古蘭經句。穆斯林不認為真主在認真聽禱告內容,不過他要求信士禱告,他們也就這樣做了,也不必明白禱告內容意思。舉例說,印尼穆斯林用外語-即阿拉伯文-禱告,他不必理解內容,卻要字字誦念準確,不能念錯一個字。

基督徒相信,人禱告時是與神說話,和神在一起,所以禱告必須從心而發,因為神在乎你說的話,會垂聽你的禱告。

Ibada/敬拜

「敬拜」的阿拉伯文是Ibada,源於字根ABD,Ibada指人是奴隸。Mawdudi曾經從多角度解釋這個字,將其含義延至語言之極限。無論如何,伊斯蘭所說的敬拜就是禱告。穆斯林禱告,必須俯伏,額觸地,露出頸項,雙掌按地,全身重量聚於雙掌。這是古時阿拉伯社會奴隸對主人表順服的姿勢。

基督徒也會用Ibada一字,含義卻有別。他們所說的敬拜,是指屬靈上轉向神,覺知祂臨在,聚焦於祂。基督教所言敬拜含義很廣,包括禱告、讚美,卻又不止於此。舉例說,信徒什一奉獻,也是敬拜方式之一。而敬拜的重點,乃在乎誠心,「用心靈誠實敬拜」。

總結

穆斯林和基督徒就是用相同術語,含義也迥異,造成溝通鴻溝;許多偏見與誤會,皆因對若干共有詞彙之誤解而產生。有時是概念相同,兩個族群卻有不同詞語表達;有時詞彙相同,意思又不一樣。

然而,將穆斯林和基督徒所用的詞彙混同,並不能彌補已存在十四個世紀的鴻溝。用穆斯林的術語表達基督教概念,只會有反效果。穆斯林和基督徒必須了解大家思想之異同的真相,不要假裝想法一樣。了解雙方分歧以後想辦法和平共處,總比假裝一致,騙人騙己更好。

我們必須按整本古蘭經的脈絡、並伊斯蘭神學與世界觀,來理解個別字眼。同樣地,必須從整本聖經、並基督教神學與世界觀,以理解基督教用語。借用古蘭經詞彙翻譯聖經,會造成不必要的語言及神學上的混亂。

[9] 穆斯林學者不會認同這種分析,他們認為「安拉」一字是真主尊名。

Visitors:
Copyright 2002-2011 @ www.ysljdj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
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
版权所有,除作私人用途外,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。